“空庭得秋長漫漫,寒露入暮愁衣單。” 寒露,作為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七個節氣、秋季的第五個節氣,標志著秋意漸濃、寒意漸深。此時冷空氣頻繁南下,晝夜溫差增大,氣溫持續走低,秋燥愈發明顯,正是天氣由涼轉寒的關鍵階段。
農諺云:“寒露時節人人忙,種麥摘花打豆場”,描繪了寒露時節農人們搶抓農時、辛勤勞作的場景。紀檢工作如同寒露農事,不容絲毫懈怠,需以“時時放心不下”的責任感,在關鍵節點主動發力,才能守住廉潔防線。
寒露的“寒”與“燥”,恰似紀檢工作需警惕的兩類問題。面對“冷空氣南下”般的隱形風險,要像添衣御寒般筑牢監督防線,緊盯權力運行關鍵環節,防止有人借機鉆漏洞、搞腐敗,堅決不讓違紀違法的“寒流”侵襲;而對于“秋燥”所帶來的浮躁懈怠,則應如潤燥養生一般,加強常態化廉潔教育,潤心醒腦,緩解干部思想上的干涸與松懈,防止因“心理秋燥”導致作風散漫、履職不力。
紀檢工作要在“忙”中務實,于“防”中從嚴。既須借鑒“種麥摘花”的精準施策,開展分領域、分專題的專項監督;也要效仿“打豆場”的縝密周全,深入排查隱形變異“四風”問題。唯有以寒露農事的實干精神推進執紀監督,才能在寒意漸濃的時節守住清風正氣。(趙嫚)